呐喊的读音是:nà hǎn。
呐喊的拼音是:nà hǎn。 注音是:ㄋㄚˋㄏㄢˇ。 结构是:呐(左右结构)喊(左右结构)。 词性是:动词。
呐喊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呐喊nàhǎn。(1)大声呼喊;尤指士兵在战斗或追击时大声叫喊助威。
二、引证解释
⒈大声喊叫。引元无名氏《马陵道》第二折:“甚么人鸣锣击鼓,呐喊摇旗?”《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李雄领了将令,放起三个轰天大砲,众军一声呐喊,遍地锣鸣,离了教场,望陕西而进。”鲁迅《呐喊·自序》:“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
三、国语词典
高声喊叫。常用于壮声势、助威之时。
四、网络解释
呐喊(鲁迅著名短篇小说集)《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到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中国的制度及部分陈腐的传统观念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比较彻底的否定,表现出对民族生存浓重的忧患意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强烈希望。《呐喊》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开创了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作品通过写实主义、象征主义、浪漫主义等多种手法,以传神的笔触和“画眼睛”、“写灵魂”的艺术技巧,形象生动地塑造了狂人、孔乙己、阿Q等一批不朽的艺术形象,深刻反映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间中国社会生活的现状,有力揭露和鞭挞了封建旧恶势力,表达了作者渴望变革,为时代呐喊,希望唤醒国民的思想。奠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现代文化史上的地位。1985年,日本出版的50卷本《世界最高杰作》,中国仅有《呐喊》与《论语》被收入;1999年6月,《呐喊》被《亚洲周刊》评选为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首。呐喊(汉语词语)呐喊,即大声呼喊,尤指士兵在战斗或追击时大声叫喊助威,属于动词。
关于呐喊的近义词
关于呐喊的反义词
关于呐喊的诗词
关于呐喊的诗句
关于呐喊的单词
关于呐喊的成语
摇旗呐喊 不名一钱 嚎天喊地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不齿于人 贼喊捉贼 哭天喊地 刚毅木呐 伯道无儿 喊冤叫屈
关于呐喊的词语
喊冤叫屈 摇旗呐喊 吼天喊地 哭天喊地 不名一钱 不齿于人 人喊马嘶 伯道无儿 发喊连天 嚎天喊地
关于呐喊的造句
1、运动会上,全班同学都为小丽呐喊助威。
2、篮球比赛开始了,大家为队员们呐喊助威。
3、运动场上,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4、他只有用呐喊来发泄心中的怨气。
5、由于己方啦啦队的摇旗呐喊,使得球员们皆信心大增。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