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画鸵萌宠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反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反道的词语解释是什么

来源:画鸵萌宠网

反道的解释是:1.违反正道。2.还归正道。3.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反道[fǎndào]⒈违反正道。⒉还归正道。⒊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

反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反道详细内容】

违反正道。还归正道。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

二、引证解释

⒈违反正道。引《书·大禹谟》:“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国语·周语下》:“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宋苏轼《秘阁试论·刘恺丁鸿孰贤论》:“安、顺、桓、灵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西汉之世。”⒉还归正道。引《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於贤人,其从义理,兆形於民心,则民反道矣。”尹知章注:“道术既出,故莫不从义而顺理,理之极,则无奸僻之事,始见於人心,则人无不道矣。”《汉书·昭帝纪》:“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颜师古注:“所为邪僻,违失正道,欲其旋反而归正,故云反道。”⒊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引《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乡为田烛。”陈澔集说:“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三、综合释义

违反正道。《书·大禹谟》:“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国语·周语下》:“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誑人,三也。”宋苏轼《秘阁试论·刘恺丁鸿孰贤论》:“安、顺、桓、灵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於西汉之世。”还归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於贤人,其从义理,兆形於民心,则民反道矣。”尹知章注:“道术既出,故莫不从义而顺理,理之极,则无奸僻之事,始见於人心,则人无不道矣。”《汉书·昭帝纪》:“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颜师古注:“所为邪僻,违失正道,欲其旋反而归正,故云反道。”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礼记·郊特牲》:“氾埽反道,乡为田烛。”陈澔集说:“反道,剗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四、汉语大词典

(1).违反正道。《书·大禹谟》:“蠢兹有苗,昏迷不恭,侮慢自贤,反道败德。”《国语·周语下》:“必有三殃:违天,一也;反道,二也;诳人,三也。”宋苏轼《秘阁试论·刘恺丁鸿孰贤论》:“安、顺、桓、灵之世,士皆反道矫情,以盗一时之名,盖其弊始于西汉之世。”(2).还归正道。《管子·君臣下》:“是故道术德行出于贤人,其从义理,兆形于民心,则民反道矣。”尹知章注:“道术既出,故莫不从义而顺理,理之极,则无奸僻之事,始见于人心,则人无不道矣。”《汉书·昭帝纪》:“燕王迷惑失道,前与齐王子刘泽等为逆,抑而不扬,望王反道自新。”颜师古注:“所为邪僻,违失正道,欲其旋反而归正,故云反道。”(3).古代帝王举行祭天礼,事先修整道路,把新土翻到面上,称为反道。《礼记·郊特牲》:“泛埽反道,乡为田烛。”陈浩集说:“反道,刬道路之土反之,令新者在上也。”

五、关于反道的词语

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反反  反反覆覆  三反五反运动  反反复复  

六、关于反道的诗句

强接俗庸中反道  强接俗庸中反道  正须反道辞风尘  反道化工巧替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反道的详细信息

Copyright © 2019- huatuo8.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238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