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猩猩夏特克上大学之后,却对人类产生了感情,终被监禁至死

2025-01-01 来源:画鸵萌宠网

大猩猩夏特克上大学之后,却对人类产生了感情,终被监禁至死

2017年8月17日,一位陪伴人类走过三十九个年头的生命,夏特克,一只雄性红毛猩猩,默默地告别了这个世界。他的名字或许在你我之间并不熟悉,但如果你曾被好莱坞大片《猩球崛起》中那位以手语与人交流的红毛猩猩智者莫里斯深深打动,那么你就已经与夏特克有了某种神秘的联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夏特克的前半生经历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大猿研究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被视为一场"大跃进"。当时,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和动物行为学领域占主导地位,将大脑看作黑匣子,认为思维是一种可以通过填充知识来形成的单一过程。简而言之,大脑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被认为完全是后天学习的结果。

不幸的是,正是在这个社会潮流的巅峰时期,1977年出生的夏特克降生在美国亚特兰大的耶基斯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他注定要成为人类研究的一部分,而非生存在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中。六个月大时,夏特克引起了田纳西大学人类学家琳恩·迈尔斯的关注。琳恩计划将夏特克带回家,将他抚养成一个“人类”。

从那时起,夏特克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与人类共度的生活。琳恩成为了它的“母亲”,喂养、更衣,甚至传授美式手语。在琳恩的精心照料下,夏特克在八个月大时就能用手语与人交流“如何进食”的问题。随着时间推移,夏特克不仅记住了去便利店的路,还能独自打理自己的房间,甚至在琳恩开车时为她指路。

四岁时,夏特克随琳恩踏入田纳西大学,以“大学生”的身份展开校园生活。琳恩不仅传授给它生活技能,还教会了它金钱的概念。夏特克能用小铁环(金钱)去交换饮料,与大学生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八年转瞬即逝,夏特克从一只婴儿成长为威猛的青年。享受着与人类相伴的生活,夏特克不仅帮助琳恩完成了她的研究课题,证明人类行为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但在夏特克后半生的命运中,一场事件却使一切变得“曲折”起来。

意外发生了

当夏特克的校友们纷纷踏上社会征途,开始追逐各自的梦想时,夏特克仍然守在田纳西大学的校园中,继续追求着知识的深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夏特克的校园日子并非一帆风顺,一些麻烦也开始悄然而至。

夏特克强大的手指使它得以灵巧地运用各种工具,轻松地解开铁丝网、破坏门锁,然后在校园里自由自在地漫游。由于它日渐庞大的身躯,曾与之交往的学生们开始避之唯恐不及,对它充满畏惧之情。

最终,一场令人沮丧的事件发生了。在1986年2月5日的某一天,媒体报道称,夏特克在田纳西大学图书馆的阶梯上袭击了一名女大学生。在女生不备的瞬间,夏特克突然扑向她。尽管女生幸免于重伤,但她仍向学校提出了投诉。

有关夏特克为何袭击女生的原因,众说纷纭,真相难以考证。有人猜测可能是夏特克对那名女生产生了某种爱慕之情。尽管琳恩四处奔波为夏特克求情,但最终夏特克还是被送回了耶基斯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被视为一只具有攻击性的大型动物,被关进了笼子。

随后,琳恩通过多次努力,终于获得了与夏特克见面的机会。当她再次看到夏特克时,它一动不动地蹲在笼子里,仿佛沉浸在深深的抑郁之中。九十年代初,琳恩再度探望夏特克,双方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夏特克以一种笨拙而感人的手语传达了一份深切的愿望:“琳恩妈妈,取车,回家。”琳恩关切地询问它是否感到不适,而夏特克却用手语表达了内心深处的“感情很痛”之情。这突如其来的表达让人不禁思考,难道夏特克当年袭击女大学生的原因真的是出于一种“爱慕之情”?

为了确保夏特克的心理状态对其生命健康的影响减至最低,琳恩竭尽全力改善了它的生活环境。1997年,夏特克获准转移到亚特兰大动物园,继续度过它“被监禁”的岁月。琳恩的努力旨在提供一个更贴近自然、更有利于夏特克行为和心理健康的环境。

悲惨的后半生

一开始,在亚特兰大动物园里,夏特克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它一直以来都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份子,与人类共同生活。对于夏特克来说,自己一直将自己认定为一位“猩猩人”。因此,当面对其他红毛猩猩时,它并没有产生与同类的亲切感。

由于习惯使然,夏特克在动物园的日子里,最频繁交流的对象仍然是动物园的工作人员。有时候,它会请求一些纸和笔,开始画画,然后拿着自己的画作去与工作人员交换一些糖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特克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那些曾在笼子中留下的心理创伤逐渐痊愈。不仅如此,夏特克也逐渐融入了红毛猩猩的群体。更让人感到温馨的是,它还与动物园里的一只苏门答腊红毛猩猩结为了“夫妻”,育有四个养子养女。

2017年8月17日,夏特克结束了长达三十多年的“监禁”生活,享年三十九岁。尽管对于人类而言,三十九岁或许算是年富力强,但对于红毛猩猩而言,这已经是高寿。夏特克的一生为人类科研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站在人类的角度来看,它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然而,若站在夏特克自己的角度,这一生是否显得有些“悲惨”?

在琳恩最后一次探访夏特克时,夏特克递给她小时候攒下的小铁片,希望能以此换取一份冰激凌。这似乎是夏特克与自己的“琳恩妈妈”进行最后告别的方式。

结语

回首夏特克的一生,用“凄惨”几乎是再贴切不过的形容。如果夏特克没有被人类收养,它的生命是否会更为无忧无虑?被人类抚养的夏特克,虽然领略了更广阔的世界,过上了与人类相似的生活,但却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了本真,最终也失去了自由。

设身处地地思考,这样的经历难免让人感到残酷。夏特克的一生似乎成为了人类观察、研究的对象,失去了作为红毛猩猩的天性,置身于人类社会的冷眼观察之下。无论如何,夏特克最终还是离开了,离开了自己被认为的“家人”,也告别了这个尘世。或许对于一直追逐自由的夏特克而言,这也算是一种解脱。

夏特克的生命经历让人深思,人类是否该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加关注和尊重其他生命的本性和权利?夏特克的离世,是否是对自由的一种回归,又或者是对曾经失去的本真的重新寻找?这样的问题或许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夏特克的一生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疑问和反思。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Top